南国箫王 校音绝技谁与比

文章作者:  发布时间: 2009-06-23  浏览次数: 409

        说起广东音乐,国内外业界必然会提到粤声笛箫社,其主人是年近四十的郭大强,广州笛箫制作世家的第三代传人。人称“南国萧王”的郭大强,传承了祖辈一个世纪以来手工制作笛箫的传统与精髓,并融为一体,练就了手工校音精准的技艺。从他手中诞生的笛箫,不只是一件单纯的乐器,而是还被赋予了情感和“血肉”。

  8岁学吹笛 15岁学做笛

  郭大强的工作室位于惠福路竹篙巷内的一栋民居,这也是他的祖居。未进小巷,就能听到一阵阵清亮的笛声,走进工作室,竹编制品蒙在墙壁外,天花板上绕着竹枝,恍如竹园。墙上挂满了各色笛子洞箫,以及粤剧专用的喉管,新疆的唢呐等乐器。

  几十年来,郭氏笛箫,就从这间小屋走向了国内外。“我外公是做笛子的师傅,我父亲也做了一辈子笛箫。”郭大强告诉记者,他的父亲郭汝灼12岁起跟从山东师傅学做笛箫,后进入制箫名师赖权的箫笛作坊,研究南北笛箫制作工艺,并与赖权之女结为夫妻,翁婿合力做大作坊。当时,不少港澳人士慕名前来定做,并将其远销到美国、新加坡等地。后来,民乐日渐式微,不少同行纷纷结业转行,但父亲还是守着老本行,转移到竹篙巷坚持笛箫手工制作。

  生于笛箫世家的郭大强从小就在乐器中长大,“小时候我经常去父亲工作的地方玩,8岁时先学吹笛,15岁就跟父亲学做笛子,至今已经20多年了。”

  出售箫笛 除了看价更看人

  郭大强说,制作笛箫包括选竹、拉直、打磨上漆、校音等步骤。首先,要挑选3~4年、竹壁厚薄在3.5至4厘米之间的竹子,竹子太厚会导致音色反应迟钝,太薄则音色漂浮,不实在。所选的竹料要自然风干3年左右才能制作,然后经过烘烤将竹子拉直,确定调性后凿孔。黄竹适合做笛子,紫竹适合做箫,做一支笛子至少要一个星期。

  “每一根竹子的厚薄、粗细、质地都不同,笛箫的音色因人而异,要经过制作者的用心设计才能成才。”校音,被郭大强视为最关键的一个环节,他积累的几十年的吹笛经验,成为他给笛萧校音的重要法宝。

  “校音一定得纯手工,要花几天时间,容不得有一丝瑕疵。父亲从小教我校音,现在我从不依赖仪器测量,而是凭耳朵去辨别。”郭大强对于音准的把握甚至超过父亲。
    郭大强告诉记者,箫笛不仅有脾气,而且每一支的脾气还都不同。因此,他的箫笛做好以后,必须调试一段时间,摸清楚脾气之后,再考虑出售。为了给箫笛一个好“归宿”,郭大强在卖箫笛的时候,除了看价,还要看人。碰到懂箫笛的顾客,白送都不可惜;如果只是拿来摆设的,再高价也不卖,“别糟蹋了好东西。” 

   每周听音乐会练就超凡听力

  如何练就手工校音的绝活?郭大强告诉记者,他每周都会去听音乐会,听多了耳朵已非常灵敏,“现在不管是听交响乐队还是民乐队,乐队里面哪个声部哪个音出了问题我也能听得出来了。”他自信地说。

  日常生活中的郭大强兴趣爱好单一,他从不上网,不爱旅游,晚上夜阑人静时精心研制他的洞箫,白天则制作笛子。他也常常参与笛箫演奏爱好者的聚会,大家合奏同乐,以乐会友,不亦乐乎。

  寻手启事

  首批“广州之手”征集内容

  广州巧手:工艺美术类,包括各种材质的雕刻、刺绣、编织、裱书画、种盆景、缝戏服等。
相关链接